专利失而复得 拓普轧机曝出质量门
字号:
据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28日报道,郑州拓普公司在近日一场专利官司中一审胜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为其做出了“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的第9469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这个一审判决令郑州拓普公司的(ZL8910393.8)专利“失而复得”。
可是,“拥有90余项发明专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民营企业家、著名轧钢专家”郑红专创办的郑州拓普公司,却受到了用户们的集体质疑。据金融界1月10日转载《中国商界》的报道,“2007年12月14日,在拓普公司正为轧机出口罗马尼亚上下欢腾之际,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厂房里刚刚安装好的‘拓普公司目前为止在国内销售的最后一台轧机‘已经’死机‘。而这之前的2006年12月16日,该专利轧机的绝大多数用户曾齐聚广东中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邀请国内诸多冷轧专家商讨摆脱轧机困境的办法”。
“2007年12月14日早晨,浙江宏马铜业试生产刚刚两个多月的XGK-LD1150精密冷轧铜带轧机突然死机,任凭他们百般努力,却再也不能启动。这套冷轧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项目整体配套投资达2亿多元,是浙江省重点项目。按宏马铜业的谋划,兴建这个宽幅铜带生产项目,可大大提升自己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达产后可形成30亿元的销售规模,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然而从与郑州拓普公司签署合同起,宏马铜业的雄心一步步变成了可怕的梦靥。”
拓普出产的轧机在浙江宏马铜业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个案。“迄今为止,用拓普专利轧机装备的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赢利。2003年以来,郑州拓普先后向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钢带生产企业销售了六台XGK-LD1400型轧机,这些轧机投入运行后,全都遇到严重质量问题。”
浙江创业薄板有限公司与2003年与拓普签约,斥资3000多万元购买拓普XGK-LD1400。当初的这个决策令浙江创业董事长叶寿田现在心痛不已:“安装的时候,拓普说设备每个月产量至少6000吨,而实际上头三个月总共只生产了4000多吨,而且板形不好、经常断带,速度上不去,一提速就烧(背衬辊)轴承。”
而“与浙江创业叶寿田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上海丰钢王章钦、中山创志公司张锦彬、南通刚正刘允华”。在这些企业用户眼中,拓普轧机不仅没有带来期待中的利润,反而带来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后果。“据拓普用户反映,拓普专利轧机的产能在使用中最多的也不超过设计能力的30%,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即使与国内同行相比,也是落后的。”
针对拓普轧机出现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专利即代表先进生产力”。一项技术或设计创新,只要满足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就能获得专利权,但专利并不是一个可供直接转化的技术,相当一部分获得专利权的技术离产业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能否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还需要把各种技术组装配套,结合产业化需要研发有关工艺,然后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河南省机械设计传动及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济顺博士指出:专利与成熟产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专利技术到具体产品,到产业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中间试验,对这一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据冶金专家介绍,在生产过程中,衡量一台轧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这台轧机能不能轧钢,而是这台轧机是否能够稳定的生产,产量突破盈亏平衡点,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反之,企业将面临连续亏损,直至破产。例如,宏马铜业公司与拓普公司合同约定年产量不低于5万吨,合月产4000吨,但实际两个月产量不到200吨,企业不亏损才怪”。
据悉,“围绕拓普轧机质量问题愈演愈烈的事态最终惊动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尽快就相关疑点进行调查、依法处理”。“2007年10月25日,应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国家质检总局派出专家组,就众多用户反映的郑州拓普轧机质量问题,正式展开调查,受损企业的伤痛得到了些许抚慰。”
目前,众多拓普轧机的质量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媒体认为,这种“中国制造”的错,不在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与不足,而在于我们的企业有没有诚意和勇气直面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在于我们监管部门的规范和矫正机制。“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制造”也需要更多的尖端技术,但如拓普轧机这样,国内质量纷争未了,匆匆跨出国门,其可能的后果,是给“中国制造”带来国际范围的负面影响。 拓普轧机要想赢得市场,为国争光,必须先解决大范围的质量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