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综合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美国在建国之初实施的“说一套,做一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日期:2012-03-31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无论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还是在两国元首的高层互访之中,美国政商领袖都在不断抱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称为“小偷”,试图对涉嫌侵权的中国企业进行道德审判。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发起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的调查就有16起。
  不过,美国福特汉姆(Fordham)大学历史学教授本阿塔(Doron Ben-Atar)却对本报表示,知识产权争端无关道德判断,纯粹是各国为维护自己经济与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利益冲突。本阿塔教授指出,中国目前在知识产权方面争议不断的情况并不罕见,英国、德国、美国在经济发展早期都有过类似经历。
  本阿塔教授专注于美国历史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变迁研究,他在《商业机密:知识窃密与美国的工业动力起源》、《杰斐逊派商业与外交政策起源》等著作中,揭了美国的老底——今天的知识产权“世界警察”,在立国之初也频频从英国和欧洲大陆走私新式机械、盗取技术工艺,才得以实现工业化最终成为超级大国。
  北美殖民地鼓励“复制”
  本阿塔教授的研究表明,美国诞生的历史,始终伴随着从欧洲复制技术、走私机械的历史。
  早在美国诞生之前,北美殖民地当局就一向鼓励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1641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常设法庭授出了第一项专利,英裔移民Samuel Winslow为其发明的新式制盐技术申请到10年期垄断专利。4年之后,Joseph Jenks为一项冶炼技术申请到14年期限的垄断专利。但实际上Joseph Jenks并非这项技术的原创者,他是在英格兰从一位德国铁匠手里学到这项技术的。出于引进技术的需要,殖民地当局不愿深究专利是否原创,这种态度鼓励移民从欧洲引入技术,而这种行为被一些欧洲国家称为“盗窃”。
  英国从1666年开始禁止向北美殖民地出口纺织机来限制技术转移,并把限制技术转移写入航海法案。1699年通过的羊毛法案,则要求避免殖民地建立毛纺产业,并限制毛纺工人向“新世界”移民。
  在18世纪后半期,由于北美部分殖民地开始同英国形成竞争关系,主导殖民地政策的英国贸易委员会开始全面限制技术转移,以抑制殖民地的工业化。这些技术转移限制制约了北美殖民地部分产业的发展。例如,在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纺织业技术变革突飞猛进之际,北美殖民地却还在延用17世纪的老式纺织机。
  不过,英国技术管制的有效性也很有限,尽管英国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玻璃制造业,但殖民地商人仍然在英国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玻璃技师。
  北美殖民地也制定一些激励政策来促进技术转移。作为18世纪的北美制造业中心,宾夕法尼亚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就向2名引进玻璃制造工艺的英国人发放过150英镑奖金。
  1756年,为了限制殖民地挑战本土制造业,英国贸易委员会禁止向殖民地出口机器。1774年,英国禁止机械师向殖民地移民。而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在1774年就对此强烈反对,辩称人们有权离开出生地,前往其他地方定居。
  独立期间加紧从欧洲“窃密”
  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
  战争期间,改进军火制造工艺的需求,让美国更迫切地希望从欧洲“窃密”。1777年11月,大陆议会决定去欧洲招募两三名火枪燧石技师,到北美大陆指导军火制造。
  1783年,英美签订和平条约,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在独立战争前夕,类似《宾夕法尼亚公报》的美国主流报纸就经常转载欧洲报纸的消息而不注明出处。而在新生的美国,没人认为复制外国技术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当时的美国报纸上,经常会公布一些英国机器的详细技术资料。
  战败后的英国严厉封锁对美国的机械出口,对涉及纺织、造纸、皮革、冶金、玻璃和钟表行业的机械全面禁运,违反者将被没收机械、处以200英镑罚款并入狱一年。英国对技术工人移民美国也进行限制,严厉打击移民中介人,每安排一个移民就会被处罚500英镑并入狱1年。
  但英国的技术封锁效果并不好,1787年,英国驻费城公使邦德(Phineas Bond)提醒英国外交部门,去调查英国商人黑格(Joseph Hague)向美国走私纺织机器。但在1788年春天,黑格还是成功地将一台新式棉纺梳毛机走私到了费城,费城立法机构在当年10月3日还为此授予黑格100美元奖金。
  在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的推动下,大陆议会于1776年就在多个州立法建立社会组织来推动农业、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并明确鼓励这些组织引进“养鸭、帆布制造和制铁技术”。1787年成立的宾夕法尼亚社会组织,就公开宣布其主要宗旨就是“获取那些欧洲禁止出口的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说一套做一套”
  
  美国立国之初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施的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政策,尽管美国官方声明不会鼓励从欧洲走私机械和引入技术,但民间企业和个人乐此不疲,而美国官方并未采取严厉打击措施。
  开过元勋杰斐逊和亚当斯尽管都在口头宣布反对“盗取”技术,但在行动上却为此提供支持。亚当斯就将生铁转化为可锻铸铁的技术传回美国并进行出版,并致信马萨诸塞州立法机关帮助技术移民建立新式冶铁工厂。
  杰斐逊则更进一步,他曾尝试从移民法国的英国商人手中购买新式纺织机械,并帮助英国商人借道法国向美国走私机械。
  清华大学的法律专家赵晓力也揭露过杰斐逊走私稻种的老底。1787年夏天,当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在费城开制宪会议时,杰斐逊正在法国公使任上。那一年2月到6月, 杰斐逊一直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详细考察欧洲农业。意大利皮蒙特地方出产优质稻种,都灵政府为了防止稻种外流,对私自外运稻种者处以死刑。但这并没有吓倒杰斐逊。为了使南卡罗来纳也能种上优质水稻,杰斐逊雇人把几袋稻种走私偷运出亚平宁山口;为万无一失,他甚至不忘在自己的衣袋里也装上稻种。
  当杰斐逊从意大利走私稻种的同时,费城制宪会议上提出的宪法文本也确立了美国知识产权法的最高原则,它规定,“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各自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工艺的进步”(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
  赵晓力指出,这意味着,知识产权本身是一种国家创设的垄断权,并不是什么先于法律的道德权利;而国家之所以为私人创设这样的垄断权,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科学和工艺的进步。一国不必遵从外国法律设下的垄断,这就是所谓“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本阿塔教授对本报表示,美国在20世纪后半期以知识经济为立国之本,已经丧失了在制造业上的优势,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财富,这也是美国改变建国之初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频繁向中国进行施压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制定的知识产权体系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欧美施加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完成提升产业结构的目标?本阿塔教授虽然未对这个问题给出直接答案,不过他说,中国或许借鉴美国在建国之初实施的“说一套,做一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李关云)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