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字号:
何谓知识产权人才
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从知识产权运行环节出发,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的定义是:知识产权人才是指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在知识产权领域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实际工作中,知识产权人才通常分为六类:一是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程人员与管理经营人员,比如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经理等。二是专业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代理与法律服务人员,比如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知识产权律师等。三是国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的专利及商标审查人员。四是各级司法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人员,如法官、检察官、侦查人员等。五是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知识产权公共管理人员,比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等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执法人员等。六是高校、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教研人员。
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才机制、人才结构和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
首先,人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划,人才培养的责任部门不明确,培养机构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使用单位缺乏联动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后果是人才培养难以准确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在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有关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界定、管理都比较模糊,没有建立起符合知识产权人才特点的执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和能力评价机制等制度。比如,对于从事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的人员,现行的办法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对于从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以及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高端人才,则干脆没有执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
其次,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当下的情况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结构不合理。比如,实践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存在此类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在知识产权发达的国家,专利管理事务以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部门为主,以委托事务所为辅。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大型企业多在法务部之外设置专职知识产权部,人员配置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高于法务部。
最后,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近20年的积累,国内高校虽然聚集了一批知识产权专业教师,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满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建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的10多所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总数不足500人,其中受过系统知识产权教育或有海外知识产权学习经历的教师非常少。退一步说,在这些本土的知识产权教师中,具有合理的专业背景、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国家层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都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本文主要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提一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建议。
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知识产权人才供给提供充分保障。首都知识产权“百千万”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构建一支包括知识产权战略人才、专业人才、应用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整体智力支撑。
在知识产权战略人才方面,重点是培养100名左右为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该领域的先锋力量。他们需要掌握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行政能力,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最新发展趋势与成果,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能够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前瞻性研究与探讨。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方面,重点是培养1000名左右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发挥重大作用的人才,使之成为本市知识产权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咨询、代理、经纪、评估、信息服务等业务。在知识产权应用人才方面,重点是培养10000名左右知识产权实用人才,使之成为本市知识产权领域的基本力量。他们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具体事务,需要具备相关知识产权知识和技能。
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满足战略层面和国际领域的人才需求。北京应着重强化三类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的培养:一是高端战略型人才,主要是培养复合型、精通并善于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端战略型人才;二是高端法律人才,主要是培养高端知识产权谈判及应对诉讼等方面的人才;三是高端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科技、法律、管理知识背景,熟知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和企业经营策略,满足国际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合作交往需求。
开展系统培训,持续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训交流计划。有关部门每年可以举办高层次人才培训研修班,注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轮岗交流、国际交流,在知识产权方向上增加公派留学生数量,引导自费留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专业。二是知识产权骨干力量培训计划。政府部门可以围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培育、战略研究、司法和知识产权服务等主题,对人员进行分类、分批的实务培训和持续教育。三是普及教育培训计划。要继续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在各级党校开设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开展有重点、分层次、成体系的知识产权培训。
深化改革与创新,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其一,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完善符合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特点的职称体系,规范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研究建立知识产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职称分类制度、统一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称定位和条件、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考评制度、规范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其二,完善高等教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贯穿于企业创新、研发的知识产权创造、申请、管理、应用、许可、保护等实务,知识产权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要在理工本科教育中逐步开设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在硕士、博士授予点中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方向。其三,营造人才激励政策环境。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制度设计,比如在战略上做好知识产权人才的规划统筹,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量和结构,尤其是规划好知识产权的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收集、加工、分类知识产权人才的信息库,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为知识产权人才不断改善知识技能结构、丰富职业发展手段提供支持。当然,政府还要强化有形的激励措施,解决贡献与待遇不相适应的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