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企业面对诉讼: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字号:
2003年,全球智能终端领域年专利诉讼量为94件,2012年则增至502件,10年间年专利诉讼量增长了近6倍,速度惊人;诉讼方涉及全产业链,几乎所有欧美市场的知名智能终端厂商、芯片商都在专利战中相继开火,甚至连曾经几乎不发起进攻的运营商、业务应用商也主动发起诉讼进行维权;其中,至少有220家非专利实施主体(Non-Practicing Entity简称NPE)主动发起诉讼,而就涉案技术领域看,专利诉讼几乎覆盖了智能终端软硬件所有关键技术。
这是日前记者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及发展环境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看过这些数据,你会不难发现,苹果和三星之间喋喋不休的专利大战,其实不过是智能终端领域“家常便饭”式的专利诉讼在“超级大鳄”身上进一步升华后的“精彩展现”。
密集发生的专利诉讼及过高的专利许可费,可能会加重企业负担,阻碍行业发展,同时还可能影响消费者,可能会提高消费成本,影响用户体验。而就当前发展看,未来几年,智能终端领域的“专利争霸”将更趋激烈。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专利风险是智能终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相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测,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必要时可通过专利收购等方式降低专利风险。
现状
专利诉讼数量增长惊人
几乎覆盖所有关键技术领域
近10年来,智能终端领域专利诉讼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06年之后,涨势明显,并在2011年呈爆发式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日前发布的《智能终端海外专利纠纷态势》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智能终端领域年专利诉讼量为94件,2007年增至186件,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更是快速增至502件。10件间,智能终端年专利诉讼量翻了近6倍,速度惊人。
而就专利诉讼涉案企业类型看,几乎波及了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至少有680家企业在智能终端领域发起过专利诉讼,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公司。其中,共220家NPE主动发起诉讼,成为比例最大的诉讼参与者。众多软件商、消费电子厂商也积极加入专利纠纷,几乎所有欧美市场的知名智能终端厂商、芯片商都在专利战中相继开火,甚至连曾经几乎不发起进攻的运营商、业务应用商也主动发起诉讼进行维权。
不仅如此,智能终端诉讼专利几乎覆盖了软硬件所有关键技术。其中外设专利、通信技术专利、软件应用、音像处理、交互技术、芯片、设备互联、业务设计几大类关键技术成为重灾区。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智能终端行业专利诉讼仍然会保持较高的数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续俊旗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智能终端专利诉讼将从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因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增长的吸引力将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了能够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消除竞争对手掠夺性低成本销售,专利诉讼不可避免。而为最大程度压制对手,智能终端企业在发起专利诉讼的同时,还可能会辅以版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诉讼。
动向
专利运营公司纷纷涌现
专利权利滥用引发强烈关注
在智能终端领域,近年来NPE发展速度迅猛。在全球智能终端专利诉讼中,NPE是比例最大的诉讼参与者,在诉讼发起量排名前15的企业中,有7家都是NPE,众多的知名企业成为他们的“捕猎对象”。
在NPE阵营中,专利运营公司在智能终端行业内尤其活跃。其经营运作方式促使其不断购进专利,伴随而至的是在专利诉讼活动中表现出相当的活跃与强势。自2003年起,其发起的专利讼诉数量大幅攀升,总量超过500起,年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和侵权损害赔偿刺激了NPE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外包其部分或者全部的专利业务,专利权的作用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保护向一种全方位的投资转变,各类以此为业的专利运营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开始囤积备战专利;一些实体企业认为将专利资产剥离独立运营,更有助于企业回收研发投入,尽快获取超额利润,纷纷与NPE进行合作,甚至成立自己的NPE子公司,例如高通、诺基亚、爱立信、三星、英国电信、华硕等。
目前,很多学者、政府及相关组织已经逐步意识到标准专利及NPE的行为很可能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规制进而实现既保护创新又不会影响产业发展,成为业者探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例如,欧盟启动对摩托罗拉、三星的反垄断调查,分别调查两家公司是否违反标准中基本专利的规定,滥用专利权。相关调查迫使摩托罗拉、三星撤回在欧洲部分国家对苹果诉前禁令的申请。而国际电信联盟、欧洲通信标准组织也纷纷呼吁修改标准专利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策略
积极进行专利风险预测
大力加强专利布局防控风险
《智能终端海外专利纠纷态势》研究报告显示,智能终端专利诉讼技术至少涉及18大技术领域,100多个技术细类,涉案专利高达5600余件,智能终端企业专利风险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降低专利风险成为智能终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专利收购等方式降低总体专利风险。”续俊旗表示。
续俊旗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历史纠纷涉案专利风险预测是企业规避现实风险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些专利一般都经历了数次专利无效的洗礼,稳定性较高,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诉讼示范效应,因此企业应提前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避免侵权。另外,对直接竞争对手进行产品侵权分析也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借专利打乱自己的市场布局战略,唯一方式就是拥有制约竞争对手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跟踪分析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提前制定制约竞争对手的策略。
而对于专利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自有产品的风险预测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产品进入高风险市场前。在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中如果没有深入分析产品侵权风险,很可能在产品市场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被众多专利权人分割利润,甚至导致企业的衰落或灭亡。
不仅如此,在做好专利预警工作的同时,针对风险专利进行规避设计、选择专利实力较强的硬件及外设合作伙伴、选择低风险市场,提前布局专利、对于应诉专利提前做好专利稳定性排查、跟踪并借鉴失效技术方案;发掘并收储竞争对手侵权专利等也都是智能终端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手段。
这是日前记者在智能终端知识产权风险及发展环境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看过这些数据,你会不难发现,苹果和三星之间喋喋不休的专利大战,其实不过是智能终端领域“家常便饭”式的专利诉讼在“超级大鳄”身上进一步升华后的“精彩展现”。
密集发生的专利诉讼及过高的专利许可费,可能会加重企业负担,阻碍行业发展,同时还可能影响消费者,可能会提高消费成本,影响用户体验。而就当前发展看,未来几年,智能终端领域的“专利争霸”将更趋激烈。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专利风险是智能终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相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测,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必要时可通过专利收购等方式降低专利风险。
现状
专利诉讼数量增长惊人
几乎覆盖所有关键技术领域
近10年来,智能终端领域专利诉讼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06年之后,涨势明显,并在2011年呈爆发式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日前发布的《智能终端海外专利纠纷态势》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智能终端领域年专利诉讼量为94件,2007年增至186件,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更是快速增至502件。10件间,智能终端年专利诉讼量翻了近6倍,速度惊人。
而就专利诉讼涉案企业类型看,几乎波及了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至少有680家企业在智能终端领域发起过专利诉讼,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公司。其中,共220家NPE主动发起诉讼,成为比例最大的诉讼参与者。众多软件商、消费电子厂商也积极加入专利纠纷,几乎所有欧美市场的知名智能终端厂商、芯片商都在专利战中相继开火,甚至连曾经几乎不发起进攻的运营商、业务应用商也主动发起诉讼进行维权。
不仅如此,智能终端诉讼专利几乎覆盖了软硬件所有关键技术。其中外设专利、通信技术专利、软件应用、音像处理、交互技术、芯片、设备互联、业务设计几大类关键技术成为重灾区。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智能终端行业专利诉讼仍然会保持较高的数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续俊旗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智能终端专利诉讼将从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因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增长的吸引力将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了能够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消除竞争对手掠夺性低成本销售,专利诉讼不可避免。而为最大程度压制对手,智能终端企业在发起专利诉讼的同时,还可能会辅以版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诉讼。
动向
专利运营公司纷纷涌现
专利权利滥用引发强烈关注
在智能终端领域,近年来NPE发展速度迅猛。在全球智能终端专利诉讼中,NPE是比例最大的诉讼参与者,在诉讼发起量排名前15的企业中,有7家都是NPE,众多的知名企业成为他们的“捕猎对象”。
在NPE阵营中,专利运营公司在智能终端行业内尤其活跃。其经营运作方式促使其不断购进专利,伴随而至的是在专利诉讼活动中表现出相当的活跃与强势。自2003年起,其发起的专利讼诉数量大幅攀升,总量超过500起,年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和侵权损害赔偿刺激了NPE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外包其部分或者全部的专利业务,专利权的作用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保护向一种全方位的投资转变,各类以此为业的专利运营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开始囤积备战专利;一些实体企业认为将专利资产剥离独立运营,更有助于企业回收研发投入,尽快获取超额利润,纷纷与NPE进行合作,甚至成立自己的NPE子公司,例如高通、诺基亚、爱立信、三星、英国电信、华硕等。
目前,很多学者、政府及相关组织已经逐步意识到标准专利及NPE的行为很可能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规制进而实现既保护创新又不会影响产业发展,成为业者探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例如,欧盟启动对摩托罗拉、三星的反垄断调查,分别调查两家公司是否违反标准中基本专利的规定,滥用专利权。相关调查迫使摩托罗拉、三星撤回在欧洲部分国家对苹果诉前禁令的申请。而国际电信联盟、欧洲通信标准组织也纷纷呼吁修改标准专利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策略
积极进行专利风险预测
大力加强专利布局防控风险
《智能终端海外专利纠纷态势》研究报告显示,智能终端专利诉讼技术至少涉及18大技术领域,100多个技术细类,涉案专利高达5600余件,智能终端企业专利风险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降低专利风险成为智能终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专利收购等方式降低总体专利风险。”续俊旗表示。
续俊旗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历史纠纷涉案专利风险预测是企业规避现实风险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些专利一般都经历了数次专利无效的洗礼,稳定性较高,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诉讼示范效应,因此企业应提前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避免侵权。另外,对直接竞争对手进行产品侵权分析也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借专利打乱自己的市场布局战略,唯一方式就是拥有制约竞争对手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跟踪分析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提前制定制约竞争对手的策略。
而对于专利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自有产品的风险预测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产品进入高风险市场前。在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中如果没有深入分析产品侵权风险,很可能在产品市场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被众多专利权人分割利润,甚至导致企业的衰落或灭亡。
不仅如此,在做好专利预警工作的同时,针对风险专利进行规避设计、选择专利实力较强的硬件及外设合作伙伴、选择低风险市场,提前布局专利、对于应诉专利提前做好专利稳定性排查、跟踪并借鉴失效技术方案;发掘并收储竞争对手侵权专利等也都是智能终端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手段。
- 重庆发布2023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 促进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
- 通州湾示范区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
- 黑龙江法院发布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 北京高院发布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相关文章